1.化学系刘智攀课题组揭示机器学习解析工业催化剂CuZnAl催化甲醇合成的活性中心与反应机理
我校化学系刘智攀课题组针对CO/CO2混合气在不同CuZn可能位点上的加氢过程,提出了一种微观动力学引导的机器学习反应路径搜索方法(MMLPS)。近期,相关研究成果以“Methanol Synthesis from CO2/CO Mixture on Cu-Zn Catalysts from Microkinetics-Guided Machine Learning Pathway Search”为题近期发表在化学旗舰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新闻链接:
https://chemistry.fudan.edu.cn/ed/02/c21871a453890/page.htm
2.化学系孔彪课题组开发超组装手性异质薄膜筛分器件
近日,我校化学系孔彪研究员课题组报道了一种新颖的通过超分子自组装以及界面超组装方法制备具有单一构型手性表面的异质薄膜器件。该器件表现出优异的阳离子选择性以及手性筛分性能,同时,该器件具有较高的pH响应手性筛分性能,在酸性到碱性环境的转换中,均可以有效实现手性筛分。相关研究工作日前以“Super-Assembled Chiral Mesostructured Hetero-membranes for Smart and Sensitive Couple-Accelerated Enantioseparation“为题发表于化学旗舰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并被选为封面作为亮点报道。
新闻链接:
https://chemistry.fudan.edu.cn/eb/a1/c21871a453537/page.htm
3.化学系孔彪团队:软界面超组装构筑多模式驱动的智能纳米太空飞船
近期,我校化学系孔彪团队研究成果以“Soft Patch Interface-Oriented Superassembly of Complex Hollow Nanoarchitectures for Smart Dual-Responsive Nanospacecrafts”为题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刊物《J. Am. Chem. Soc.》上,并被选为封面文章。这项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补丁颗粒的超组装概念,为构筑新材料和功能设备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智能纳米机器人、药物封装和递送、传感和光子学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新闻链接:
https://chemistry.fudan.edu.cn/e9/5d/c21871a452957/page.htm
4.化学系李鹏课题组报道快速、便携、高选择性的芥子气模拟物光电化学传感器
近日,我校化学系李鹏课题组合成了一类银纳米颗粒负载的氢键有机骨架(AgNPs@HOFs)光电活性材料,与传统半导体以及MOF材料相比,这种AgNPs@HOFs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光电转换能力。利用该材料构建便携芥子气模拟物2-氯乙基乙基硫醚(CEES)光电化学传感器,实验发现这种器件在实际操作场景的应用潜力,而且为进一步发展具有超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新型硫醚类化合物传感器提供可能。相关研究工作日前以《Ultrafine Silver Nanoparticle Encapsulated Porous Molecular Traps for Discriminative Photo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Mustard Gas Simulants by Synergistic Size-exclusion and Site-specific Recognition》为题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上。
新闻链接:
https://chemistry.fudan.edu.cn/ea/8a/c21871a453258/page.htm
信息领域
1.大数据学院青年研究员黄增峰获ACM数据库理论顶级会议PODS 2022 时间检验奖
近期,ACM数据库理论顶级会议PODS在美国费城召开并发布公示:我校大数据学院青年研究员黄增峰获得PODS 2022 时间检验奖 (Alberto. O. Mendelzon Test-of-Time Award)。该论文开创了数据摘要方法可合并性的研究,分析了流行的摘要算法的可合并性,并为分位数开发新的可合并摘要算法。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Ne9MQ5TU9AsAlYQaW5FFNw
2.信息学院詹义强教授、张浩副教授研究团队建立数据驱动高性能MASnxPb1-xI3
钙钛矿设计与实验研究
近日,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詹义强教授、张浩副教授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正-反向框架的新型机器学习方法,基于文献收集数据,建立MASnxPb1-xI3钙钛矿体系的关键参数与光伏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锡铅混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调优。该工作以“Data-driven design of high-performance MASnxPb1-xI3 perovskite materials by machine learning and experimental realization”为题,于2022年7月在线发表于《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3.信息学院张树宇团队提出通过优先电子填充策略提升非晶硫化钼在大电流密度下的氢气析出反应催化活性
近日,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区琼荣教授、张树宇副研究员课题组提出了通过优先电子填充策略提升非晶硫化钼在大电流密度下的氢气析出反应催化活性,使用等离子体技术制备了非晶态硫化钼钨/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催化剂材料(a-MoWSx/N-RGO)。2022年7月25日(美国当地时间),相关研究成果以“Boosting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Activity of Amorphous Molybdenum Sulfide Under High Currents Via Preferential Electron Filling Induced by Tungsten Doping”为题发表在《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该研究为合理设计与制备高性能HER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