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附属华山医院华英汇团队揭示软骨损伤促进痛风性关节炎发展机制
近日,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华英汇团队基于临床手术经验,联合非线性光学、风湿免疫、图像处理等领域团队开展研究,最新研究成果以Type II collagen facilitates gouty arthritis by regulating MSU crystallization and inflammatory cell recruitments(《II型胶原蛋白通过调节尿酸钠结晶和炎症细胞募集促进痛风性关节炎》)为题,于风湿关节疾病领域著名期刊Annals of Rheumatic Diseases(《风湿病学年鉴》)在线发表。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Q6y3KK2g2JHCFgycMOY3w
15.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领衔团队发布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中国自主创新药物治疗最新成果
近日,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领衔团队发布了一项关于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中国自主创新药物治疗的最新成果,证实首个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新二代抗雄药物“瑞维鲁胺”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去势治疗)相较于经典治疗方案,可将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42%,影像学进展风险降低56%......这项由叶定伟教授牵头、汇聚全球72家顶尖泌尿肿瘤中心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CHART研究,同日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在线发表。
新闻链接:https://news.fudan.edu.cn/2022/0906/c5a132309/page.htm
交叉科学领域
1.类脑研究院冯建峰教授和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医理交叉联合攻关团队提前十年预测痴呆发病风险
日,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程炜青年研究员团队与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临床研究团队,利用生物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开发了全新的痴呆风险预测模型,命名为UKB-DRP。该模型是一款可同时对全因痴呆及其主要亚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进行前瞻性智能预测的通用模型,能够对个体在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是否发病进行精准预测。相关成果以“基于普通人群开发的痴呆风险预测模型:基于机器学习的大型纵向队列研究”(“Development of a novel dementia risk prediction model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 large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machine-learning study”)为题发表于《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
新闻链接:https://news.fudan.edu.cn/2022/0925/c5a132495/page.htm
2.类脑研究院纪鹏研究员联合国际合作团队定量局域模体结构对系统受扰动后响应行为的影响
类脑研究院纪鹏研究员与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Jan Nagler教授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给出了信号在局域传播中与模体间的定量缩放关系,及其在全局传播中与链路模体空间分布间的关联。近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局域模体结构对系统受扰动后响应行为的影响》(“Impact of basic network motifs on the collective response to perturbations”)为题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
新闻链接:https://news.fudan.edu.cn/2022/0911/c5a132349/page.htm
3.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马剑鹏教授团队提出OPUS-Mut蛋白质侧链建模算法,精准助力新药研发
近日,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长马剑鹏及其团队提出了OPUS-Mut蛋白质侧链建模算法,在进一步提升侧链建模准确率的同时,展示了该算法应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问题中的潜力。目前,这一成果已经开源,相关论文Studying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through side-chain modeling method OPUS-Mut在线发表于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这项成果为新药研发提供了利器。
新闻链接:https://news.fudan.edu.cn/2022/0924/c5a132483/page.htm
4.智能复杂体系实验室于玉国团队构建人脑能量和活动图谱
近日,智能复杂体系实验室于玉国教授团队联合耶鲁大学定量核磁共振中心Fahmeed Hyder团队在神经科学重要学术期刊Cerebral Cortex上发表了题为“A 3D atlas of functional human brain energetic connectome based on neuropil distribution”的研究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该项研究为理解人脑如何工作,如何分配能量支撑神经元、胶质细胞、丰富的突触连接及神经功能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研发类脑智能模型和神经拟态芯片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设计依据。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rd7evD_bwVBgQWc2rEPMA
5.工研院健康照明与光品质课题组有效提高建筑室内空间照明的能源利用效率
近日,工研院超越照明研究所健康照明与光品质课题组以“The impact of melanopic illuminance and CCT on spatial brightness perception of illuminated interiors and energy-saving implications”(视黑素等效照度和相关色温对室内空间视亮度感知的影响及其节能意义)为题在国际学术期刊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上在线发表。这项研究成果为今后建筑室内照明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以及空间明亮感光环境品质的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新闻链接:http://faet.fudan.edu.cn/ff/8d/c23814a458637/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