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速递 | 复旦9月科研成果上新了!

发布者: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发布时间:2022-11-21浏览次数:1014


5.生命科学学院市川宗严研发一种体外人工微管组装技术新方法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市川宗严(ICHIKAWA Muneyoshi)青年研究员、于Science Advance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ration of stable microtubule superstructures by binding of peptide-fused tetrameric proteins to inside and outside”的研究论文。此项研究中,作者通过在外源四聚体荧光蛋白Azami-Green(AG)中加入与微管结合的序列,创建了一项可在体外构建多样化微管结构的新技术。


新闻链接:https://life.fudan.edu.cn/fb/d2/c28140a457682/page.htm

6.生命科学学院王鹏飞和基础医学院姜世勃:针对SARS-CoV-2和其他HCoV的广谱中和抗体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王鹏飞青年研究员和基础医学院姜世勃教授团队在免疫学权威杂志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上发表了关于针对SARS-CoV-2和其他人感染冠状病毒(HCoV)的广谱中和抗体(bnAbs)的综述文章“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to SARS-CoV-2 and other human coronaviruses” 。该研究通过分析中和抗体特性,利用反向疫苗学手段,还针对下一代广谱抗冠状病毒疫苗提出了研发策略。


新闻链接:https://life.fudan.edu.cn/06/16/c28140a460310/page.htm


7.基础医学院李洋课题组合作揭示抑制多巴胺转运体促进溶酶体生成并改善小鼠阿尔茨海默病样症状的机制



近日,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李洋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柳红和周宇课题组深度合作揭示了一种溶酶体生成的调控新机制,阐明了多巴胺转运体在调控毒性蛋白降解过程中的新作用,并发现一类改善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小分子化合物(LYsosome-Enhancing Compounds, LYECs),为临床改善AD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潜在治疗靶标。该研究工作以Featured Article发表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顶尖期刊Alzheimer's & Dementia


新闻链接:

https://basicmed.fudan.edu.cn/02/f8/c30925a459512/page.htm

8.脑科学转化研究院李伟广合作揭示恐惧和消退记忆竞争互作的神经元集群组织规律

近日,脑科学转化研究院李伟广研究员与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脑科学中心徐天乐教授团队、张思宇研究员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Insular cortical circuits as an executive gateway to decipher threat or extinction memory via distinct subcortical pathway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为理解恐惧记忆和消退记忆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动态转换、提升对记忆复杂性本质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新闻链接:

http://itbr.fudan.edu.cn/

9.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发现细颗粒物空气污染长期暴露健康效应

近日,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与北京大学李立明教授、英国牛津大学陈铮鸣教授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一项50万人的队列研究,发现了细颗粒物空气污染长期暴露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显著危害,研究成果“Long-Term Exposure to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Incidence of Maj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Prospective Study of 0.5 Million Adults in China”在线发表于国际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著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10.公共卫生学院王颖教授团队在老年人肌少症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公共卫生学院王颖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刚教授团队在老年人肌少症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领域取得进展,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期刊上发表题为“Sarcopenia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ong elderly adults: The first longitudinal evidence from CHARLS”的最新研究成果。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利用全国代表性的大样本调查数据评估了老年人肌少症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其结果的外推性较好,为肌少症与认知功能的因果关联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对于老年认知受损的早期预防干预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11.放射医学研究所邵春林团队研究发现:乏氧诱导的外泌体蛋白ANGPTL4通过抑制铁死亡介导肺癌的辐射抗性


8月30日,放射医学研究所邵春林教授团队在Nature旗下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在线发表题为“Exosomal protein angiopoietin-like 4 mediated radioresistance of lung cancer by inhibiting ferroptosis under hypoxic microenvironment”的研究论文,发现乏氧肺癌细胞外泌体可抑制周围富氧肺癌细胞的铁死亡,从而诱导其产生辐射抵抗效应,并揭示了外泌体ANGPTL4蛋白是其中的关键信号分子。该研究为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与放疗的联合运用提供了的新的探索途径。


新闻链接:

https://news.fudan.edu.cn/2022/0901/c40a132270/page.htm

12.生物医学研究院周玉峰与附属儿科医院钱莉玲团队揭示了环状RNA在儿童哮喘中的调控新机制

近日,生物医学研究院周玉峰团队和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钱莉玲课题组在世界过敏领域著名期刊《过敏科学》(Aller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circS100A11 enhances M2a macrophage activation and lunginflammation in children with asthma的文章,揭示了环状RNA在调控M2型巨噬细胞活化及儿童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和机制。


新闻链接:https://ibs.fudan.edu.cn/fe/9b/c21019a458395/page.htm

13.附属中山医院曾蒙苏教授团队合作研究最新成果:全球首台5.0T超高超磁共振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国际顶级放射学期刊 Radiology 在线发表了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曾蒙苏教授团队与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Time-of-Flight Intracranial MRA at 3 T versus 5 T versus 7 T: Visualization of Distal Small Cerebral Arteries”,该研究发现5.0T脑动脉TOF-MRA在图像质量和脑动脉远端分支及侧支小动脉的呈现上与7.0T效果近乎相当,而显著优于常规3.0T成像。